全國人大  |  
            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、人民當家作主、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。
              ——習近平
      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 : 河北人大 >> 他山之石
              以高水平法治護航“中華大糧倉”
              來源:黑龍江日報 2024-11-06 10:57:17
              A- A+

                民以食為天,國以糧為安。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,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。

                黑龍江省耕地資源豐富,是全國最重要的糧食主產區,肩負著國家糧食安全“壓艙石”的重要使命。《黑龍江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》的出臺,為提升黑龍江省糧食安全治理的系統性、規范性、協調性和穩定性奠定了制度基礎。

                堅持發展現代化大農業,壓實糧食安全監管責任。《條例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,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,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,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,推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層層壓實責任,確保各市(地)、縣(市、區)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各項政策措施有效執行。堅持“藏糧于地”,深入實施“藏糧于技”,樹立大農業觀、大食物觀,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,加快推進糧食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促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,提高防范和抵御糧食安全風險能力,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。

               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,加強土地保護。《條例》注重發揮黑龍江種糧大省優勢和獨特作用,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,落實國家關于耕地保護補償的有關規定,堅決遏制“非農化”、有效防止“非糧化”;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機制,加強耕地生態環境保護和對撂荒地、鹽堿地的治理。《條例》進一步細化規定,指導糧食生產者采取秸稈還田、增施有機肥、保護性耕作等措施;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扶持力度;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執行有關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機制,加大投入和管護力度,明確管護主體,落實責任,合理保障管護經費,完善保護措施,提升耕地質量。

               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,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。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。《條例》明確規定,穩定糧食播種面積,采取措施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,發展科技農業、綠色農業、質量農業、品牌農業,加快推進農業物資裝備現代化、科技現代化、經營管理現代化、農業信息化、資源利用可持續化,提高糧食產業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。落實種子儲備制度,統籌做好農業生產資料穩定供應工作,通過立足生態優勢,引導糧食生產經營,以“賣得好”激勵“種得好”。鼓勵農業信息化建設,集成推廣良田、良種、良機、良法、良制,創新糧食穩產增產技術模式,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,發展智慧農業,提高糧食生產資源利用率、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。

                確保糧食儲備充足,強化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保護。糧食一頭連著國家戰略,一頭系著百姓生活,依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,沒有局外人,也沒有旁觀者。《條例》明確規定,加強地方政府糧食儲備體系建設,實行儲備與商業性經營業務分開。推廣先進糧食倉儲管理技術,加強地方糧食儲備質量安全管理。保障糧食經營者公平參與市場競爭;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;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。加強對糧食流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保護,實施省市級政府儲備糧倉綠色倉儲升級改造,推動糧食由“儲得下”向“儲得好”轉變。

                提升糧食應急供應能力,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監管機制。《條例》明確規定,做好糧食生產、儲備、流通、加工、消費各環節的糧食節約工作;鼓勵糧食經營者運用先進技術設備減少糧食損失損耗;推動食品生產經營者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,公民個人和家庭樹立文明、健康、理性、綠色的消費理念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、農業農村、糧食和物資儲備、市場監督管理等主管部門應當落實糧食市場異常波動報告制度,建立健全糧食應急保障體系。因執行糧食應急處置措施給他人造成損失的,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定予以公平、合理補償。加強糧食購銷和儲備安全監管,建立監管新模式,通過省“數字龍糧”信息化監管系統,實現省、市、縣、庫互聯互通,數據自動采集與共享,實現存儲政策性糧食的企業“五個全覆蓋”,做到24小時實時在線監控,用穿透式監管堅定守住“中華大糧倉”。

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:吳麗芳
              相關新聞
              Copyright  ?  2011-2024  河北人大 版權所有    WAP版網站
             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辦
              網站地圖  冀ICP備09023088號-1  技術支持:長城新媒體集團